人造子宫什么时候实行
人造子宫是一种模拟自然子宫环境,支持胚胎或胎儿在体外发育的技术装置。目前人造子宫主要用于辅助早产儿发育,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母体生育,而且该技术因存在一定的技术限制和伦理问题,所以暂未实行于临床应用,当前人造子宫仍处于研究阶段,且主要应用于动物实验(如羊、鼠等)。
人造子宫是什么意思
人造子宫,简单来说,就是在人体之外打造一个模型,模拟子宫的生理状态、功能和环境,把胎儿放进去,让其脱离母体后能在这个装置内正常发育生长。
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复制母体子宫的生理条件,包括温度、湿度、营养供应、气体交换等,为胚胎提供一个安全、稳定的成长空间。
至于人造子宫的作用是什么,如下所示:
1、救治极早期的早产儿
人造子宫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救治极早期的早产儿。 传统保温箱对极早产儿的救治能力有限,而人造子宫能为其提供更接近母体的成长环境,大幅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。
2、辅助不孕家庭
同时对于某些因疾病、受伤或先天因素无法妊娠的女性来说,人造子宫有望带来生育新希望。未来,这项技术有可能帮助无子宫女性、因健康风险不能怀孕的女性,甚至同性伴侣实现拥有自己孩子的梦想。
人造子宫技术实施情况
人造子宫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,尚未完全实现临床应用。不过目前有仍有对此的研究,如下所示:
- 2023年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讨论全球首个“人造子宫”人体临床试验,但因伦理和技术问题未最终批准;
- 2024年,中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第四次动物实验,胎羊在母体外存活达90分钟,但距离临床应用仍有差距。
目前人造子宫主要用于辅助早产儿发育,帮助22-24周的早产儿在体外继续生长,提高存活率。不过若是想要完全替代母体生育(即从受精卵开始在体外发育)的技术仍面临巨大挑战,预计需数十年才能实现。
有研究者表示,在短期(5-10年内)人造子宫,可能用于早产儿救治,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并解决伦理问题。而长期(50年以上)上,若技术突破伦理限制,可能实现完全体外生育,但需社会广泛讨论和监管。